点火电极作为内燃机、燃气设备及工业燃烧系统的核心组件,其性能直接影响点火效率与设备寿命。贵金属及其合金(如铂、铱、钯及其合金)因其高熔点、优异的抗氧化性和导电性,成为制造点火电极的首选材料。然而,材料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成分偏差、微观缺陷或机械性能不足等问题,可能导致电极失效。因此,对点火电极用贵金属及其合金加工材进行全面检测,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。
点火电极材料的检测覆盖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生命周期,具体包括:
同时,检测需针对不同应用场景(如汽车火花塞、工业燃烧器)制定差异化标准。
为实现对材料的全面评价,检测项目需涵盖以下核心内容:
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(XRF)进行快速筛查,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(ICP-MS)实现ppb级痕量元素检测。对于铂铱合金等高熔点材料,需使用激光烧蚀采样技术。
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(FE-SEM)观察晶界分布,配合电子背散射衍射(EBSD)进行晶体取向分析。X射线衍射(XRD)用于检测合金相组成,检测角度范围10°-90°,步长0.02°。
采用高温循环氧化试验箱(控温精度±5℃),结合热重分析仪(TGA)实时监测质量变化。盐雾试验箱用于评估海洋环境适应性(5% NaCl溶液,35℃连续喷雾)。
通过系统性检测可有效把控点火电极材料的质量关键点:原材料纯度偏差需控制在0.03%以内,加工硬化率不超过15%,表面粗糙度Ra≤0.8μm。未来检测技术将向原位检测(如高温电阻实时监测)和人工智能辅助分析方向发展,为贵金属电极材料的性能优化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撑。